|
|
|
| |
|
一.語言和文化 1.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概念很廣,有廣義與狹義之分。本文所闡述的文化是指后者,它涉及人們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相互關系等。 2.文化與語言的關系 語言與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語言中儲存了一個民族所有的社會生活經驗,反映了該民族文化的特征,人們在習得語言的同時,也在了解該民族的文化。語言受文化的影響,又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言不僅僅是一套符號系統(tǒng),人們的言語表現形式更要受語言賴以存在的社會/社團的習俗,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約和影響。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語言和文化的這種關系一直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教學實踐中,似乎認為只要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掌握了語音,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就能理解英語和用英語進行交際。而實際上由于不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在英語學習和用英語進行交際中屢屢出現歧義誤解頻繁,語用失誤迭出的現象。因而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得意識到跨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二.中西文化差異 不同的民族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和歷史環(huán)境不同,因而對不同的事物和經歷有著不同的編碼分類;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導致了他們獨特的篤信,崇尚和忌諱心態(tài);不同的民族因其發(fā)展的特殊歷史過程也產生了本民族自己的歷史典故,傳說軼事。如:漢語中的“龍”,“生死輪回”,“八卦”,“陰陽”,“氣功”等,不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必然不知何物。同樣,當我們看到英語中He is a wolf這個句子時,還以為是“這個人很兇”,實為“他是個好色之徒”。中西兩種文化的差異還可以從動物的“文化附加義”的差異窺見一斑:在老鼠,騾子和貓頭鷹的習性上,英語和漢語的文化附加義大相徑庭。在漢語中有“賊眉鼠目”,“鼠目寸光”等成語,用以形容鬼鬼祟祟和目光短淺。而老鼠在英語俚語中可指女人,怕羞的人。更由于迪斯尼先生創(chuàng)造了Mickey Mouse這個尤物,從而使得老鼠成為千家萬戶所喜愛的動物,尤其在兒童心目中,更是機智,智慧的象征。至于騾子,在漢語中,“壽命長,體力大”是它的特征。而英語中騾子是“頑固(stubborn)”的代名詞。漢語中人們用貓頭鷹象征不祥之兆,如“貓頭鷹進宅,無事不來”,而英語中的貓頭鷹則是智慧之鳥。 此外,中西文化的差異還有很多,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文化差異及其對學生帶來的干擾主要表現在以下八個方面:1.稱呼語2.感謝和答謝3.贊美 4.隱私 5.打招呼 6.介紹 7.節(jié)日 8.體態(tài)語的運用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應提高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 三.樹立文化意識,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語言是隨著民族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語言是社會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歷史、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會風俗又都在該民族的語言中表現出來。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依靠語言,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當然離不開文化教育。 1.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 現代化的進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質產品的流通,將各個民族納入到一個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際成為每個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已經成為整個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 2.文化教育是實現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關鍵 發(fā)展交際能力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然而具備了語言能力并不意味著具備了交際能力。越來越多的人已達成共識,即交際能力應包括五個方面:四種技能(聽說讀寫)加上社會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合適交際的能力)。但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語言的外在形式和語法結構,即培養(yǎng)學生造出合乎語法規(guī)則的句子,而忽視了語言的社會環(huán)境,特別是語言的文化差異。 四.文化教育是做好英語閱讀理解題的保證 1.為何要注重閱讀理解英語學習 在今天,互聯(lián)網高度普及的信息時代,閱讀能力更為重要。網上的信息90%以上都是英文,英文的閱讀能力已經不僅僅是科研人員查查資料這點用處,普通人完全可以運用這種能力獲通過互聯(lián)網獲取大量中文世界里沒有的信息――不論是新聞,科技,商業(yè)還是娛樂。這時,英文閱讀能力,已經成為開闊眼界,及時獲取信息、把握機會,甚至增添生活樂趣的手段,它可以每天都有用。更何況,通過大量的英文閱讀,也能自然而然地提高聽力、口語和寫作水平。如果閱讀能力達到流暢實用的程度,每天都愉快地上英文網站逛逛,那么聽力、口語和寫作,只需稍加訓練就能水到渠成。書讀得多的人,才能舌綻蓮花,下筆有神,這個適用于漢語的規(guī)律,當然也適用于英語。 況且“側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大綱所規(guī)定的教學目的之一。英語高考題中閱讀占了極大的比重。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必須攻下閱讀關。 2.文化差異對閱讀的影響 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訓練方法固然不少,但有一點是少不了的:指導學生怎樣解讀篇章,怎樣在語境中更準確地把握篇章意思。篇章是一個語言學上的術語,一般指一段有意思,傳達一個完整信息,邏輯連貫,語言連接,具有一定交際目的和功能的語言單位或交際事件。編寫篇章時,作者將篇章置于一定的社會、語言和物質世界的制約之中。這種與篇章相互作用的社會、語言和物質世界被稱謂語境。篇章依賴于語境,篇章的制作和解讀不能脫離語境。語境制約著篇章內的語言單位的選擇,意義的表達與理解,詞匯的意義必須在篇章中才能精確、具體。教師要指導學生逐漸增強語境意識,善于發(fā)現和利用語境線索去推斷和猜測詞義,從而能更好地理解篇章。而文化語境,即說話人或作者所在的語言社團的歷史、文化和風俗人情,是語境之一,對閱讀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例1:As soon as the wedding ceremony was over, we rushed to the bride and struggled with each other for her pockets. I was the first to put my hand into her right pockets. I was the first to put my hand into her right pocket. I felt the coins and banknotes. A sudden feeling of happiness ran over me. 如果學生不知道在我國一些農村,婚禮結束時孩子們會涌向新娘掏口袋里準備好的零錢以圖吉利這種習俗,就不能正確理解“we”指的是大人還是小孩,也不會理解“we” 為什么會爭先恐后的掏新娘的口袋。如果知道這一習俗,并進一步知道誰先拿到錢誰先走,就很容易理解“I”我在摸到錢時為什么會產生驚喜感。 例2:A dialogue: A: Can I help you? B: Yes, I am looking for a pair of white gloves. I think I wear size six. A: The white gloves are on this counter. Let me see...here is size six. These are nice and they wash well, too. B: Oh, I’ll try them on. Hmm...they seem to fit. How much are they? A: Five dollars. B: All right. I’ll take them. A: That’ll be five-twenty with the tax. Question: How much are the gloves? 這原本是極其容易的材料,但卻令學生們迷惑:提到兩個價錢,究竟選哪個?絕大多數學生回答five dollars.因為他們不知道西方很多國家購物也要交稅。 語言的使用離不開語境,任何篇章都是一定語境的產物。閱讀是對篇章的解讀過程,沒有對篇章生產者用以生產篇章的語境的正確理解,就不可能對篇章作出符合作者意圖的解讀。欲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一定得反復向學生強調這一點。 在英語教學中,應樹立文化意識,應在傳授語言的同時同步傳授文化知識。這樣做的好處是:文化知識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了解,語言則因賦予了文化內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因而,文化知識豐富了,閱讀水平自然會跟著提高。所以,要提高閱讀水平,一定要提高文化水平。 五、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培養(yǎng)文化意識,使他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環(huán)境中。 1.在傳授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時進行文化教育 除了語言本身所承載的文化涵義外,西方國家的風俗習慣,人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維方式等等都有著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蘊。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還要適時地向學生介紹文化背景知識。如:在中國稱中年以上的人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卻意味著衰朽殘年,去日無多。所以美國的老人都不喜歡別人稱其為老人(elderly people),在美國都用“年長的公民”(senior citizens)這一委婉語來指代老人。 2.加強中西文化差異的比較 將中西文化在稱呼、招呼語、感謝、謙虛、贊揚、表示關心 、談話題材,身勢語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自覺自然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 3. 弄清詞匯的文化內涵 詞匯在長期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對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的介紹,以防學生單純從詞匯本身做出主觀評價。比如red一詞,無論在英語國家還是在中國,紅色往往與慶;顒踊蛳矐c日子有關。尤其在中國,紅色象征革命和社會主義等積極意義,但英語中的“red”還意味著危險狀態(tài)或使人生氣,如“red flag”(引人生氣的事)。還有當看到商業(yè)英語中的“in the red”,別以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虧損、負債。 4.充分地利用教材內容傳授社會文化知識 現在的英語教材的大多是介紹外國文化的文章,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合理而充分地利用教材內容向學生傳授社會文化知識,還可以將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異進行總結歸納,這對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5.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 可以收集一些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國藝術、歷史和風土人情;運用英語電影、電視、幻燈、錄像等資料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耳濡目染。向學生推薦閱讀體現外國文化的簡易讀本,以增加對英語文化的了解;邀請中外“英語通”作中外文化差異方面的專題報告;組織英語角,英語晚會等,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語言環(huán)境,加深對文化知識的實際運用。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而必須加強語言的文化導入,重視語言文化差異及對語言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中正確運用語言。這樣,閱讀能力才會提高。 參考資料: 1.《文化與交際》 (胡仲文) 2.《實用教學法》 (何廣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