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譯公司
   
  關于我們
  翻譯實力

 


 

 

 

 

 

 

 

 

 

 

 

 

 

 

 

 

 

 

首頁 > 關于成都博雅翻譯 > 翻譯資料
翻譯公司
翻譯公司

淺談高等職業(yè)教育中外語翻譯人才的特色研究
2010年11月15日  作者:  成都譯網-成都翻譯網-成都翻譯公司  瀏覽選項:    本文已被瀏覽 1676 次

[論文關鍵詞]高等職業(yè)教育  翻譯  特色

  [論文摘要]隨著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的漸趨一體化,外語學習已形成一種浪潮。翻譯人才的需求將十分迫切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在這一新形勢下,作為培養(yǎng)學生翻譯能力的專業(yè)課程,必須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及實用性。為了提高翻譯的地位以及翻譯學科的建設,對翻譯教學的理念及實踐應該有所突破與創(chuàng)新。

  翻譯教學是英語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但是眾所周知,翻譯教學仍然是各高校英語教學中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翻譯的重要性井未得到應有的認識。英語專業(yè)學生必須具備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包括聽,說、讀、寫、譯,譯即翻譯能力,“譯”被列在最后!翻譯”似乎處于一種被忽視的輔助地位,僅在高年級開設筆譯課,課時量少,一周僅兩節(jié),且一般僅開設一年。

  在多數院校,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仍占據主導地位.教師講解太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較少。即使是評講課,也基本上以教師為住,學生爭論和發(fā)表意見的機會與時間不多。傳統(tǒng)的翻譯教學中教師言必稱“信、達、雅”,認為翻譯教學只是教給學生翻譯的知識和技巧,教會學生某一詞語或某一句式的翻譯,重點是比較英漢兩種語言的詞匯差異及語言結構差異。學生對翻譯的理解似乎就是借助字典將英漢兩種語言進行形式上的轉換而已。教師在課堂里以一成不變的模式反復講評學生的英譯漢和漢譯英練習,容易使翻譯課枯燥無味。

  新形勢下,如何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要的實用型人才?那就是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切實重視用文翻譯的聯系,改變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本文就如何培養(yǎng)適應市場需要的實用型翻譯人才提出幾點建議與想法。

  高等職業(yè)院校翻譯人才的培養(yǎng)必須從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教學手段及師資隊伍建設抓起,而且要常抓不懈,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社會期望的翻譯人才。

  1 教學計劃的制定要詳實可行

  首先要確立培養(yǎng)目標。制定教學計劃必須要以我國“科教興國”的發(fā)展戰(zhàn)略為指針;同時制定教學計劃又必須符合本地區(qū)和本學校的實際情況。我們在確定教學計劃時,從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要求、學生應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學制與學分要求、主要課程等方面作了具體要求:

  培養(yǎng)目標

  英語翻譯專業(yè)旨在培養(yǎng)具有較高的綜合素養(yǎng),良好的英漢雙語轉換能力,能夠在外事、旅游、法律、商務等領域從事口譯和筆譯的復合型高級專門翻譯人才,較好地適應我國對外開放需要,為文化交流與經濟建設服務。

  培養(yǎng)要求

  翻譯專業(yè)學生必須接受基礎語言技能訓練、翻譯基本技能訓練,掌握翻譯理論知識與相關學科知識;系統(tǒng)地學習口譯與筆譯的技巧,具有較高的翻譯實踐能力,勝任一般的口、筆譯工作。同時,學生須進一步學習漢語文學知識,提高漢語應用能力;廣泛了解中國文化與英語國家的文化,從而獲得作為譯員的基本知識與文化素養(yǎng)。

  培養(yǎng)模式

  在明確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指導下,我們實行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素質教育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與實踐結合的實踐能力。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圍繞翻譯教學建設了一系列相匹配的多媒體助教型課件和錄像片,提高了教學效果。創(chuàng)建出新型的“4+2”人才培養(yǎng)模式,保持了學生在知識體系上的延續(xù)性與拓展性,保證了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相對完整的知識結構,加強了學生在研究方面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技能。

  2、課程設置注重系統(tǒng)性完整性

  課程的設置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體現,它規(guī)定著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和規(guī)格,只有開展需求分析,制定與社會的需要相結合的課程體系,才能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人才課程設計時我們考慮:(1)了解事實階段,包括對社會上語言使用情況,社會社對外語的需求,社會和個人對外語的態(tài)度;(2)課程設計者在對外語的社會和個人需求進行分析之后,確定可行的教學目標;(3)將教學目標轉化為教學計劃、確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4)精選或編寫教材。

對國內外高校的本科翻譯教學計劃進行深入的比較和分析后,我們借鑒兄弟院校的經驗,在原來翻譯方向的基礎上,重構和完善了課程體系,形成了一個特色鮮明、體系完整的課程方陣。在設計課程時,以核心必修課程為重點,以專業(yè)技能課程作支持,以全方位的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參與性、個性化培養(yǎng)為特點,從而形成了一個具有本專業(yè)特色的“層次一模塊”化課程結構的培養(yǎng)計劃。課程安排重視了科目的系統(tǒng)性與完整性,課程的前期著重做好語言技能的訓練、翻譯基本理論的傳授和翻譯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后期側重培養(yǎng)綜合翻譯能力;驹瓌t是在翻譯通才的基礎上體現口、筆譯的專才品質。

  翻譯專業(yè)教學計劃分為核心課、必修課、選修課、和翻譯實踐四個模塊!皩W習翻譯的一條主要途徑是翻譯實踐”,我們加大了翻譯實踐訓練的時間比重,將建立模擬翻譯工作室,把商務談判、國際會議等場景引入課堂,使學生熟悉工作后將要扮演的角色。利用社會資源,增加學生在校期間的社會實踐機會,如,參加洽談會、國際賽事、招商引資等活動,使他們盡早適應工作需要。

  課程設計時我們還考慮到了“強調目前的學習與未來使用”的問題。要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一要靠課堂教學,二要走出“象牙塔”,加強真實環(huán)境下的實踐鍛煉。通過把課堂向課外、向社會延伸,與邊防、海關、外事、外貿、廠礦企業(yè)聯合,辦成翻譯“大課堂”,彌補翻譯實踐不足。

  3、教材建設要科學體現特色

  翻譯教材建設應充分體現翻譯的學科特性:

  (1)翻譯專業(yè)教材首先應充分體現層級性、系統(tǒng)性,將技能培養(yǎng)的初、中、高過程以及翻譯知識的綜合性要素包含在教材的設計中,以“層次化、系統(tǒng)化、對象化、實用化、立體化”的方式開發(fā)和選擇系列翻譯教材。

  (2)克服教材中的知識老化現象,在題材、體裁上盡可能多樣化。本套教材整體內容覆蓋了從理論到實踐,從筆譯到口譯,從文學翻譯到外事翻譯、政論翻譯、法律翻譯、新聞翻譯、科技翻譯等多學科內容;在體裁設計上包含散文、詩歌、以及書信、演講辭、公告等。編寫教材時體現創(chuàng)新性,結合最新教學手段(網絡、多媒體技術等)開發(fā)立體教材,呈現多層次、多視角和高品位的學術特色。

  4、充分利用現代化敦學手段

  在翻譯專業(yè)教學中,我們應該大力推廣現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有效提高教學效果。重視加強翻譯教學的硬件條件建設,包括專門的翻譯教學教室,以適合口譯和筆譯教學的需要。我們還要根據課程特點建立課程網頁,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盡快建立教育技術中心、語言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網絡教室、同聲傳譯室、與校圖書館聯網的中外文閱覽室為教學改革提供保證。鼓勵師生開發(fā)利用網絡資源,解決翻譯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如涉及各種文體的問題、學科術語問題等。新的課程體系運行后,鼓勵教師積極采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開發(fā)相應的翻譯教學課件,以使課程體系更好地發(fā)揮出優(yōu)勢。

  5 優(yōu)化師資隊伍,形成梯隊建設

  優(yōu)化現有的師資隊伍,形成覆蓋多學科、知識結構合理的翻譯教學的教師群體,特別突出法律翻譯、經貿翻譯、科技翻譯、外事翻譯等市場急需的翻譯人才的培養(yǎng)。翻譯教學科研人員均應為專業(yè)出身,可以通過聯合培養(yǎng)、進修等方式,使師資力量與學歷層次得到改善,形成一個職稱、學歷、學緣、年齡合理的人才梯隊。開展學術交流,鼓勵教師進修提高。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培養(yǎng)翻譯人才的終極目標應該符合社會期望、適應社會需求。翻譯專業(yè)建設的一切工作都應緊緊圍繞如何培養(yǎng)高質量、高水平的翻譯人才上做文章。通過調查,我們認為本科譯者訓練,必須在科學的理論框架內,最大限度地貼近翻譯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翻譯能力。


 

 
 
上篇文章:常規(guī)武器公約口譯詞匯(來自聯合國譯員)
下篇文章:背景知識在科技翻譯中的運用
 文章搜索
 
搜索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