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歷史,不同的視角,此書內容為蘇聯(lián)駐華大使首席翻譯的獨家揭秘――
《直譯中蘇高層會晤》一書系蘇聯(lián)資深外交官、漢學家古達舍夫・里薩特・薩拉甫京諾維奇(中文名字:顧達壽)的回憶錄。他于20世紀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曾作為蘇聯(lián)外交部特使在中國前后工作了12年,從普通譯員一直到蘇聯(lián)駐中國大使館的首席翻譯,曾親歷新中國建立初期至“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經(jīng)濟建設、政治運動、中蘇關系演變的歷史風云。他多次擔任中共高層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同蘇聯(lián)領導人赫魯曉夫、柯西金、米高揚等重大會晤的翻譯。書中對其間發(fā)生的某些歷史事件作了客觀的描述,并首次披露了蘇聯(lián)與中國領導人高層會晤中和重大歷史事件背后的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幕和軼聞軼事。
●作者擔心:“赫魯曉夫恐怕不是毛澤東的對手”
1958年夏天,蘇共第一書記赫魯曉夫首次親率蘇聯(lián)代表團赴華進行國事訪問,當時雙方在一些原則問題上存在分歧,顧達壽擔任蘇方翻譯。顧在書中透露,他“深知毛澤東知識淵博,談吐非凡!睍勄埃麚摹昂蒸敃苑蚩峙虏皇敲珴蓶|的對手。”他分析,“從會談始末給我的印象來看,我感覺到毛澤東是看不起赫魯曉夫的。據(jù)我后來了解,毛澤東曾在中共中央的一次內部會議上點名批判赫魯曉夫,譏諷他是‘不讀書不看報專靠以勢壓人竊取黨的名譽的大黨閥’”。
在這次會談中,赫魯曉夫向毛澤東介紹了關于蘇聯(lián)將調整的對外政策,包括與世界上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實行和平共處的外交政策;關于對“帝國主義就是戰(zhàn)爭根源”這個問題的重新評論;關于蘇聯(lián)對中國開展“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運動的不同看法。赫魯曉夫對這些問題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并且表明他的看法代表了蘇共中央的觀點。赫魯曉夫的觀點立即遭到毛澤東的嚴厲駁斥。毛澤東對一系列政治敏感問題的鮮明立場,使赫魯曉夫明顯感覺到談判的氣氛對蘇聯(lián)方面不利,但是,他無法說服中國領導人接受蘇聯(lián)的觀點,也沒有過多地與毛澤東爭論。接著,赫魯曉夫提出關于蘇聯(lián)和中國建立“聯(lián)合艦隊”和蘇聯(lián)在中國設置“長波電臺”這兩個重要問題,請中國領導人考慮,這是赫魯曉夫此行來北京與毛澤東談判的主要目的。
赫魯曉夫滔滔不絕地談論了蘇聯(lián)將要實施的這個戰(zhàn)略性計劃的理由,以證明蘇聯(lián)的這個計劃是對中國最大的軍事援助。然而,毛澤東不等赫魯曉夫說完就立刻嚴正指出:蘇聯(lián)實施的這個計劃,實際上是對中國主權的蓄意侵犯。顧注意到,毛澤東慷慨激昂地說完這些話,瞪了赫魯曉夫一眼,于憤憤不平中竟忍不住罵出聲來。這時,顧當然不能對赫魯曉夫翻譯毛澤東罵他的話,但此刻赫魯曉夫已經(jīng)坐不住了,他顯得非常煩躁不安,并且似乎感覺到毛澤東剛才是在罵他什么。于是赫問顧:“毛澤東剛才是不是在罵我?”顧不便直譯,只好說:“毛澤東說的是生氣的話,但他不是罵您!彼胄虐胍傻乜粗,又看著毛澤東,也對顧低聲說出一句難聽的俄語。這時,顧聽見在場的中國翻譯將顧與赫魯曉夫的對話也悄悄地翻譯給毛澤東聽。這時,毛澤東反而平靜地笑了,對赫魯曉夫朗聲說道:“赫魯曉夫同志,我們對原則問題是不讓步的,這個原則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磥砦覀冎g有些原則分歧還要繼續(xù)爭論下去。
會談結束時,赫魯曉夫依然沉默著。毛澤東則微笑著對他說了聲再見。這時,赫魯曉夫才從沉思中站起身來,迎向前去,無可奈何地與毛澤東握手告別。顧達壽將這兩次會談的真實情況在本書的《毛澤東與赫魯曉夫北京會談紀實》一文中作了披露,并且根據(jù)其觀察和感受對蘇中關系的演變作了分析。讀者從中可以管窺到蘇中關系在那個時期所發(fā)生的變化的緣由始末。
●周恩來為什么要宣布突然回國
●周恩來為什么要宣布突然回國
1964年10月,赫魯曉夫下臺,勃列日涅夫當政。1964年10月30日,勃列日涅夫邀請中共代表團來莫斯科參加蘇聯(lián)十月革命47周年的慶;顒樱枰跃徍吞K中兩黨的不正常的關系。周恩來親率團赴莫斯科,然而,其間卻發(fā)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以至于周恩來宣布要提前回國。起因是在11月7日,當蘇聯(lián)領導人會見各國代表時,蘇聯(lián)國防部長馬林諾夫斯基走到周恩來跟前,說了幾句表示歡迎的話,接著突然冒出一句令人感到驚訝的話:“我們已經(jīng)把我們的一個笨蛋趕下了臺,現(xiàn)在輪到你們……”顧達壽試圖打斷他的話,但并沒起作用。馬林諾夫斯基毫無顧忌地說,“該把你們的笨蛋趕下臺!敝芏鱽懋敿幢硎究棺h,蘇共高層為此多次道歉,周恩來勉強呆夠一周。這次非正式的談話中影射詆毀毛澤東的事件,一個沒有公開的歷史插曲實際上已經(jīng)破滅了蘇中兩黨和解的可能。本書中《周恩來在克里姆林宮》一文真實地披露了顧目擊的這個歷史鏡頭。
●書中披露諸多懸而未解的歷史之謎
在書中,新中國歷史上的諸多懸而未解之謎,均屬國內首次披露。如,1971年林彪“7・13”事件爆發(fā)時,顧達壽正在中國,墜機事件發(fā)生后,蘇聯(lián)外交部立即指示駐華使館盡快了解情況。于是,顧達壽前往蒙古了解真實情況。書中,他透露“我看見飛機殘骸上有槍擊的痕跡,而且可以判斷子彈是從機艙里射出的。我們無法猜測飛機墜落前,里面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憋w機上九具尸體全部被燒毀,為了確認無誤鑒定林彪尸體的真?zhèn),顧達壽提議通過檢驗牙齒來確認,因為林彪曾經(jīng)在蘇聯(lián)就醫(yī)期間治療過牙齒,蘇聯(lián)保存了其牙齒檔案,于是莫斯科指示,現(xiàn)場取下林彪頭顱,同時收集飛機殘骸標本和有參考價值的物件送往莫斯科。據(jù)顧達壽回憶,后來,莫斯科方面很快確認了死者林彪的身份,“我想他的頭蓋骨應該現(xiàn)在還保存在莫斯科!钡侵劣诹直霝槭裁础芭褔钡鹊,莫斯科沒再傳來任何消息。
●作者認為,鄧小平為恢復蘇中友好關系邁出了歷史性的第一步
●作者認為,鄧小平為恢復蘇中友好關系邁出了歷史性的第一步
據(jù)顧達壽在書中所述,勃列日涅夫之后的蘇聯(lián)領導人,不論是安德羅波夫還是契爾年科,都曾經(jīng)考慮與中共新的領導人通過對話和會談來消除隔閡和分歧,謀求兩國關系的正;。但顧在書中也深刻地指出,從勃列日涅夫執(zhí)政之日起,當年蘇聯(lián)的老人政治在相當程度上阻礙了國家的政治和經(jīng)濟體制的優(yōu)化和改革,一些老一代的蘇共領導人依然墨守著僵死的教條和觀念,他們未能及時思考和解決如何制定新的對內對外政策,特別是研究如何妥善處理和改善蘇中兩國的外交關系等重大問題。因此,改善蘇中關系、恢復蘇中友好的歷史使命實際上落到了兩國新一代領導人的肩上。
蘇聯(lián)解體后,葉利欽已經(jīng)看到了戈爾巴喬夫施行政治體制改革的失敗,于是他試圖從經(jīng)濟體制上推行全面的“私有化”改革,而且他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作者還清醒地指出,而這時候,他看到了中國的快速發(fā)展,經(jīng)過撥亂反正和醫(yī)治“文革”創(chuàng)傷之后的中國,在卓有成效的改革開放中已經(jīng)走在俄羅斯的前面。顧認為中國改革的成功得益于中共的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的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的魄力和膽略,是他為國家制定了先從經(jīng)濟體制著手改革的長遠規(guī)劃,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宏偉目標,這使中國迅速改變面貌而令世人矚目;是他為恢復蘇中友好關系邁出了歷史性的第一步,他的卓越功勛將永載史冊。本書作者在中國多年的外交生涯中與鄧小平素有交往,他在書中寫道:“至今我仍記得他可敬的音容笑貌!弊髡叩母嗟幕貞浂紝戇M本書中《百年回憶鄧小平》一文。
。ㄗ髡邌挝唬寒敶袊霭嫔纾
(本文已被瀏覽 1190 次)